“危险”的信号丨2022年研考国家线发布,艺术类位居学科第二考研...(危险的信号泰剧)

 2023-08-15 18:06:15  考研全程辅导    6
[摘要]

3月11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分数线”发布。艺术类学术学位、专业学位a类录取线361分,b类351分,位居学科第二。《2022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




3月11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分数线”发布。艺术类学术学位、专业学位a类录取线361分,b类351分,位居学科第二。《2022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2022年院校计划招生人数110万左右,相比去年增加不过数万人。因此,分数线被抬高是意料之中的。
据介绍,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考研报名人数为457万人,二者的比例接近2∶1。不难想象,考研正在走向普遍化,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必过的一道坎,或者说是一种“人生规划”。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分析,考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多选),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有一半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还有部分学生因留恋校园生活以及想在学术上深造。

高学历人才增多,把求职门槛不断拉高。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研究”色彩正在淡化,反倒更像是求职敲门砖。考研学生把考上称为“上岸”,这很形象,这说明考研是种刚需——渡过风浪、踏上陆地才有安稳,而不是为了从容不迫的学术兴趣。
考研分数线大幅上涨、考研人数急剧增多,事实上“很多工作不需要高学历”,正向的思路是做大蛋糕,显著扩大就业机会,让考研不再继续“刚需化”。
当无数学子挑灯夜读、冲刺备战之际,考研热度背后的诉求应该被更多聆听,形成对经济社会加速运转的推力。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由研考艺术类分数线上涨带来的,对艺术生、对艺术学学科,乃至对社会的影响。广州新奇点画室带大家一起分

析一下~
危险的信号
■陈履生
在2022年“考研国家线”发布之后,人们看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学术学位类),“艺术学”以361分仅次于“文学”367分,位列第二,而同榜的“理学”290分,“工学”273分,“农学”252分,“医学”309分,看到这个“国家线”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也大吃一惊。显然,与这个数字关联的内涵不同,并不代表报考“艺术学”的研究生水平有多么高。只能说明艺术院校或系科在扩大、扩招之后,艺术类考生的急剧增加;而在这急剧增加的人口中,人们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军并不是挤在过去所说的“独木桥”上,而是走在一个宽阔的几乎是六车道、八车道的大桥上。无奈,因为现实中的考生实在是多,这座桥上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如此就是水涨船高,考的人多,分数线就会提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是由基本的规律所决定的。
一个国家有那么多的学文学、艺术的有志青年,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因为“科学救国”曾经是我们的口号,卡脖子是我们眼下的疼痛和无奈。我们的先贤在1915年创办的《科学》发刊词中就大声疾呼:“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唯科学乎!”然而,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还因科学的落后而被卡脖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到了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有那么多学文艺的青年,有那么多的艺术院校和系科,而这些学文艺的青年在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们能为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是能够看到的当下文艺创作和艺术设计以及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平。而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历史的机遇,因为抗战时期在缅甸战场上 助英国人脱困,后来,英国政府为了感谢当时的民国政府,愿意归还被掠夺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或赠予一艘潜水艇,以此二选一作为答谢。鉴于当时的抗战形势,民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而放弃了《女史箴图》。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潜水艇,那时候我们的科技还很落后。而落后意味着什么?

面对这样一个教训,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国家的强盛是依附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今天在数字化的时代,没有高科技来支撑国家的前沿,那么,我们很难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科学:无尽的前沿》(范内瓦·布什/拉什·d·霍尔特著,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告诉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科技水平对于国家的强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艺术学的“考研国家线”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应该警惕教育主体出现的问题,应该反思教育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就现阶段,或者放眼长远,社会是否需要供养那么多的文艺人口或机构?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占领科学的前沿。因为在这个“无尽的前沿”,谁把握住了,谁就能获得未来的发展。今天我们应该用诺贝尔精神来发展、壮大、强盛自己的国家。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共识,尤其是我们的很多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就让他们去学艺术,不能因为音乐不好,没有天赋,就改学美术,如此等等。面对如今的艺术专业现状,人多拥挤,关键是毕业之后的就业是个严重的问题。就业难已经是显而易见。社会不能从就业这一基本层面去统筹教育资源,那么,为教育所害的将是一大批从艺术院校毕业的青年,而他们则是一辈子受害。几十年前,写字的可以在自家门前挂个“代客写字”的牌子作为营生,如今,即使在“代客写字”旁边写上“某某院校书法专业毕业”,则是完全没有可能。何况,隔几家还有一位也是“某某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的。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无数的人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或者是在退休之后以写字画画或唱歌跳舞打发余生,却少见有人去研究科学与技术以发挥余热。而理工科大学都在发展新文科,却不见艺术院校发展理工科或农科、医科。
写字画画或唱歌跳舞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爱好,它可能会伴随一个人的终身,它也会提高人们的素养和生活质量,但是,国家现在当下或未来最重要的是发展科学技术,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支撑。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没有国家的强大。
石头、剪子、布的博弈
■代大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就业的趋势看,对艺术方向绘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也越来越难,高不成与低不就的择业困局如首鼠两端,让还未毕业甚至正准备考学的学生惶恐不已,摆在众人面前的就业、择业与专业的关系,实际如同石头、剪子、布的博弈。
就业是所有毕业生的头等大事。如果说学校的成绩被当做人生的起跑线,就业便是遥望人生终点的角度,正确的角度以最小的视差,最短的距离和最明白无误的方向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反之,毕业无异失业,专业等同无业,耽误的又何止是生命不再的精力与时间,还有人生珍贵的理想与信念。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现场
因而,在遥望之前,务必明白石头、剪子、布的选择在人,结果在事,博弈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事所摆布的被动。
当就业是石头的时候,择业是布,专业是剪子,强调布的有容乃大,肯定剪子的无欲则刚。当就业是布的时候,择业便是石头,专业则是剪子,先争取社会的接纳,再实现专业的突破。当就业是剪子的时候,择业就是布,专业则是石头,只有敢于面对社会的剪裁,才有展现石头顽劲的机缘与价值。
就业在这种博弈中之所以始终占有先机,是因为它是绝大多数学生必须的选择,无论是面对市场还是进入体制,抑或自主创业单打独斗,融入社会与占有社会份额都是人类共同生存的理性之路、必然之举,至于人的择业与专业则有更多偶然的因素,甚至还有情感的因素,对必然与偶然的判断,同时也包含了对理性与感性的判断。
就业同时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需求,而择业与专业则反映迟滞,临阵不磨枪,何谈快与光。社会的真实需求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处于变态而非固态,人生长恨水长东,水是流动的,社会是变化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要义是必须了解万变,而了解就得就业。



目前之所以在出了学校的大门,却要面对如何进入社会大门的困境,实际是社会自身正处于变局之中,院校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自选之间的不同步,学校共性的产出与社会个性的吸纳不同步,美术的公共目的与美术个性追求的不同步,择业的客观要求和专业的主观价值的不同步等等,不同步是社会发展到此一阶段的必然现象与问题,本质是因为在发展,只有停滞不前的社会,才不是创造问题而是累积问题,尽量争取同步的努力,常常要从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而不是等待与抱怨。国家对艺术专业院校的文化课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是通过共性的统一来试图同步择业与专业的特殊,审美早已不是个人的喜好而更是社会的需求,所以在石头、剪子、布的博弈中,人的自我设计非常重要,角色判断非常重要,主动求变非常重要。孟老夫子曾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动以乘势,静以待时,非常重要。

不要把青春浪费在考试上
王犁(中国美术学院)
考研国家线出来了,艺术类分数线排行第二,看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个现象。对于招生方,分数线高、生源优质当然是好事,但这个优质体现在什么地方?
是为了守住法定考试的公平底线,牺牲很多艺术规律的考试高分,还是符合艺术规律的选拔?站在考生和社会的角度,增加了难度,竞争更加激烈,对艺术生的要求提高了。艺术生就业难、市场小众又是客观存在的话题。
在这些客观前提下,马上涉及教育为了什么?艺术教育又为了什么样的问题?
当今广州画室艺术生怎样走上艺考道路的?他们真的喜欢艺术吗?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大学,我们怎样把他们带向以就业为目的的现实要求或舆论导向,家长又是怎么想的?我们社会的分层健全吗?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现场 翁忻旸/摄
现在大多家长接受的教育比以前好,也比以前更为理性,大多不会再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第一、肯定是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成长;第二、有爱好,能自食其力。有爱好与健康开心有关,自食其力与就业生存有关;第三、才是享受业界的成就感,譬如艺术生指向的艺术家、设计师等。健康、开心与遗传、性格养成有关,而性格养成关键在两个时间段,即7岁前和16岁前后(青春期)的递进。青春期后也就是大学阶段,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性格往往已经形成了。7岁前主要是家庭教育,7岁后的教育是家庭与社会,而中学较单一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大学阶段的开放式学习。广州美术培训
这几年我在美术学院工作与教学面对的教育问题,第一不是他们的专业问题,而是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问题,心理健康的建设问题。一再鼓励大学本科生要谈恋爱,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恋爱关系是与人交往最好的锻炼方式。其次是所谓的学习,学习包括很多,专业学习是其中的一小块,当没有在学习中培养起自己对专业的爱好和追求的热情,再好的专业能力若说放弃是很容易的事情。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现场 翁忻旸/摄
我们往往不在旷阔的中间地带找机会,总在两端找答案。这个两端,以前是成功学,现在是基本就业要求。忘记人本身与社会关系都是复杂的话题,在成功仰望与低头看路之间,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填充,我们暂且称以往的成功学是有理想表述的另一面,我很奇怪的是当不像以前充满打鸡血一样的成功学口号后,为基本生存的就业担忧又提前弥漫在就学阶段。许多学生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考一堆各种各样的证,每考一个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少做这个阶段多少有趣的事情,哪怕看本小说,看场电影,或与好友聚会。眼看着许多学生着实把一所美术名校,在就业不容易的含糊其辞中读成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问题在于考了一堆为就业准备的资质证,却并没有改变就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其实,在我看来,与其如此,不如好好学习或去享受这个年龄段的青春。
我有一个朋友,在他女儿艺考阶段认识的。朋友以读书为志业,日常以读书推介写作为主,稍涉近现代美术家轶事,了解艺文界状况,影响了女儿的文学爱好,中学就写作,还结集出版,当时让我写序,我写了一篇《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来表达对年轻人的担忧。朋友的女儿中学阶段出文集做画展,朋友为了鼓励孩子的兴趣可以说不遗余力。其实,这种鼓励更多有可能出现拔苗助长的后果。因为这时的学生面对几个问题:文化课中等一般,艺考有偶然性,中学绘画兴趣会不会在艺考的高强度训练时磨灭?当时朋友跟我交流女儿的打算时,就说未来引导的道路是“纯艺”,不管什么学校,最好一次性考上,不要把青春浪费在考试上。我开玩笑说,纯艺不好找工作。他说就这么一个女儿,只要有兴趣快乐,可以养她一辈子,而绘画阅读足以丰富她的生命。朋友的话是多么不务实的想法啊!
不过,后来朋友的女儿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顺利地渡过了少年绘画到专业训练的阶段,因中学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成为她大学飞翔的翅膀,本科在快毕业之际,又出版了她大学阶段写的文集《隐秘的召唤》(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1年第一版),又在为读研究生做着阅读上的准备。

看看陈丹青那一代人,在文化相对贫瘠的年代无目的的阅读和坎坷的人生阅历;还有我们这代人一路走来在阅读与专业上的甘苦自知。面对现在的同学素质、识见、信息,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好,但许多学生对专业就是没那么喜欢,你说问题在什么地方?现在社会压力其实还不是艺考分数线高、小众、就业难的问题,而是生活成本太高,例如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两代,为了遮风避雨砖头垒起的空间无暇休息的压力,大家算算自己生命最美好的阶段赚的钱,并非花在丰富生命个体本身,而主要是为了一个稳定的家的空间。
学习当然不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机会。人生为了获得机会要经过许多考试,但我还是想说,不要把青春浪费在考试上。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阅读又可以改变你对兴趣层次的判断,小的时候较为初级的兴趣,到了大学往往因为对经典的阅读而改变。

(资料来源网络,由广州新奇点画室小奇老师搜集分享)更多关于世界艺术家作品鉴赏、艺术文化传递都在这里!关注广州市新奇点画室,获取更多美术高考资讯、了解更多艺术名家名画!



396经济类联考数学考试范围是什么合肥 考研半年集训营...(396经济类联考大纲)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