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认知神经考研经验分享_网易订阅(2019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2023-08-12 07:56:33  考研全程辅导    16
[摘要]

各位考研er,大家好。郑重说明:以下文章内容为2019年各专业 学员撰写的考研经验,文内均以第一人称视角论述,仅为 助2020考研的学子了解目标院校考研情况,更好的复习备考。 漫长又短暂的备考终于落...




各位考研er,大家好。郑重说明:以下文章内容为2019年各专业 学员撰写的考研经验,文内均以第一人称视角论述,仅为 助2020考研的学子了解目标院校考研情况,更好的复习备考。

漫长又短暂的备考终于落下了帷幕。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生,其实一开始并不那么的顺利。在大三上学期才产生考研的念头,但是那时候目标也不明确,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有着一丝的迷茫,找工作?考研?考研考什么比较好。一开始是在有在家长的建议下,想要备考会计,金融等所谓热门专业,但是心里总是有着那么一丝犹豫。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在阅读中,我发现自己对心理开始产生兴趣。并且在报名参加 的《普通心理学》训练营以后,觉得自己是真的想要了解心理,所以就开始准备备考。在选择院校之初,可能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和对北京的向往吧,我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的目标院校,并且在了解764和765之间的区别之后,选择了认知神经作为我考研的方向。大脑的运转机制听起来是那么的有趣又迷人。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3月,我也开始了自己正式的备考之路。考研在我看来主要就是分为四轮。第一轮大概是在3-6月,这段时间里主要是基本的一轮,掌握书本的知识,这一轮并不忙着做题。重点是打下扎实的基础,先是阅读课本,普心书本一定要读通,发心看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会比较有趣。实验和统计是没有办法分开的,之后考试中出现的实验设计题也会考察统计。实验的要求其实不是特别的高,主要的答题框架加上实验方法其实还是不算困难。但是实验设计在初期接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些枯燥和困难,所以我主要是根据 老师第一节课对书本有一个大致框架,比如:实验应该分为目的、方法、结果这种框架去理解。统计北师大的要求应该是特别要求理解因为不仅有计算还有简答名解,重点在于理解,所以在一开始我选择看的课本并不是推荐书目,而是《行为科学与统计》。在第一轮中,由于只单纯的看书会比较的枯燥,所以我一般是先把课程中的第一节课的视频看完,带着兴趣去看课本,除去导读并没有按照书本的特定顺序,比如我对普心中的记忆特别感兴趣,就先看的记忆,然后章节之中也是有相互联系的,就这样发散的看完了4本书。以每天学习3-5h的速度,两个月左右看完了4本书。但是这时候只是比较浅显的理解,对于课本的重点不是那么了解和清晰,就会再看看视频,这一遍并不翻开书而是带着脑子和本子,相当于对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检测。每天晚上回忆一下自己学了什么,然后说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听,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尝试去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利,而且这时候是带着兴趣的一种转换成内隐学习的过程了。再之后直到6月就是看 讲义和书本相互融合的过程,每一丝的细节都不放过。接下来就到了暑假的黄金复习时期,但也是备考同学最容易松懈和放弃的时间,我的暑期由于期末考试还有学校实习压缩到了8月初,可以说不是很有利,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坚持保持4h以上的时间去复习考研,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英语单词的背诵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有上面所说的不把考试当作考试,而是把所学的知识放到生活中去使用理解,包括考试中会举例的素材基本都是在这段时间内积累的。到了8月,想着放松一下和相信自己自律就回家学习了,但是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学习和紧张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人特别容易松懈,所以在家待了一周以后我就回学校了。学习环境对于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还是特别重要,但是并不是在说考研就要闭门造车,不闻窗外事,适当的上网了解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但

是要控制在一个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在8月,就已经开始做一些题目来检查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有之前没有解决掉的问题。而9-11月每天保持大概7h以上的学习时间, 的讲义是重点理解和背诵的内容,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刷题时间,虽然764没有选择题,考得是回忆,但是我仍然做了一些选择题不断地再认, 助记忆的巩固。并且自己整理了相应的题目用来考察自己,例如把名词解释做成一个文档,让自己的家人朋友抽查,例如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抽一个名词解释。在这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反而有了情景记忆 助记忆。此外简答综合也是自己配合讲义整理题目。就是做题,背诵,查缺补漏不断地填充记忆自己知识网络的过程。现在说来简单,但是备考的时候尤其是快到12月,其实心态不是特别的好,特别容易背不出,就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有点儿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时候家人还有老师的社会支持其实特别重要,有不好心态出现的时候并不要怀疑自己,可以和家人还有老师们聊聊,其实这种心态特别常见,并不说明你不优秀啊,都已经坚持到10月了,努力了这么久为什么要放弃啊,你的对手说不定比你还焦虑,还有些已经放弃了,这么想想是不是好多了?不努力的时候就想想对手有多努力老鞭策自己,自我怀疑的时候,先看看自己哪里不对能不能自我调节,不能就请求老师家长的社会支持,再想想对手可能也是一样,或者跑跑步。抱着这种心态就进入了12月,为此还脑子一热跑去了北师大,在操场走走,看看小红楼。觉得这就是自己坚持这么久的意义,再过几个月自己也能够以学生的身份站在这里了。短短的三天,是一场修行和坚持吧。就这样回到学校以后,继续背诵背诵,并且进行模拟考试。764的题目比较少,但是要掌握答题框架和要点,有条理。在这段时间里,利用以往的真题还有 的模拟题进行了模拟。就这样迎来了考试。这就是专业课的经验。
而政治我考的并不是很好,只能让大家不要走我的老路。虽然政治不需要太早复习,但是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真的太晚,也会让人很慌张。
今年我们是在2月18才出的考研成绩,在成绩出来的时候是挺慌张的,觉得自己考的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在报成绩给 老师以后,老师 忙在心理学部的官网查到了排名,19名,并且告诉我今年背时764应该招收20人等信息以后,就开始了复试的备考过程。复试的重点主要是分为两部分专业知识和英语阅读。因为是跨专业所以复试过程比初试更加重要,复试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有些同学已经给老师当过一年科研助理。所以需要提前发邮件联系老师,在发邮件的时候除了介绍基本情况,还要针对老师研究方向把自己的优势,例如英语或者软件应用等亮点点出来。基本老师都会提前进行考核科研素养,每个老师考核的时间不等,从三天到几周都是有可能的。因为脑院老师们发表的文章都是英文,所以在复试过程中我参加了口语集训,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导师的方向针对性的看老师的文章,在后面面试中,老师也会考核你对他研究方向的了解。除此之外,由于是脑院最基本的关于脑区有关的英文也是重点复习的对象,在复试文献报告的过程就是一篇英文文献制作ppt进行报告。如果脑区有关的英文不了解的话,可以说文献的题目都有可能读不懂。针对笔试,有目的的英文文献阅读训练还有ppt的制作都是寒假练习的部分。面试道德准备也是从一开始没有重点到根据 老师的建议不断修改,突出亮点,还有考前的模拟面试让人迅速抓住重点。主要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老师,你能够做什么,你做过什么,让老师相信你的专业能力。碰到不会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即可。如果说初试是一场奋斗,那复试就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所有的面试都一样,展现自己的亮点和能力。
考研是一场个人的修行,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学习,生活中也许还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会不断地打扰你,让你觉得你不行你不可以。也许别人也会说放弃吧,你不可以不行。但是你知道,你的心中有一束光,你非要做到不行,那束光会让你的心越来越亮并且坚定不移的走向你的远方。你选择了什么,你还年轻,你还有着一腔热忱,那为什么不努力去追梦呢?只要你想,没有不可能!只要你勇敢去努力,你就值得。


...学硕和专硕之间差距很大,学姐建议也不一定对研究生考研毕业...(学硕和专硕哪一个比较好)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