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教授说专业特殊教育全国学科排名第四,“医教结合”的培育...(浙师大特色专业)

 2024-04-25 13:53:32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9
[摘要]

原标题:浙师教授说专业 | 特殊教育:全国学科排名第四,“医教结合”的培育园,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从十七大“关心”到十八大“支持”,再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迎来发展新时代! ...




原标题:浙师教授说专业 | 特殊教育:全国学科排名第四,“医教结合”的培育园,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从十七大“关心”到十八大“支持”,再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迎来发展新时代!



朱宗顺,1967年9月生,男,土家族,湖北省巴东县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特殊教育方向研究出站,美国蒙大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学前及特殊教育史、学前教育理论等。主持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学前全纳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编号20060400631)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出版《特殊教育史》等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朱教授,请问特殊教育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

师范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依托学校实力雄厚的教育学学科基础和强大的教师教育文化底蕴,一直充当浙江省内特殊教育“排头兵”角色。2006年设立特殊教育学硕士点,为浙江省首个特殊教育学硕士点。随着专业队伍的壮大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招生,2012年获批成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特殊教育学系正式成立。2013年4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增列为全国“特殊师范教育院校”建设(暨专项建设规划)第二期名单,获得5000万经费资助。2012年,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并获得教育部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同年,特殊教育学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15年获批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师培养基地项目“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目前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200余人,在读研究生近20人。现有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共15人,专业涉及特殊教育学、医学康复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课程教学论等学科,跨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优势显著,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朱教授,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具有优秀道德修养、扎实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能在各类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从事特殊需要儿童的鉴别与评估、咨询与干预、教育与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业人员。

朱教授,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特色有哪些?

特殊教育专业基于“医教结合”理念,实行四年一贯的“导师制”和“全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懂得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施特殊儿童鉴别、干预和个别化教育能力的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该专业是国内实力最为雄厚的本科特殊教育专业之一,全国学科排名第四,涵盖多个专门化方向(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特殊儿童临床与干预、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等),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近百门,推行特色化的全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核心素养与创业能力培养,建有八大个性化的学生专业创新平台。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学校进行儿童剧演出

朱教授,核心课程有哪些?

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特殊儿童医学基础、特殊儿童鉴定与评估、应用行为分析、儿童语言与沟通训练、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与实践、个案研究实验设计。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践

朱教授,专业办学条件如何?

专业国际化程度高

该专业已与国际5个儿童研究院、2所知名特殊教育相关学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多伦多大学开展4+2本硕衔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优秀者可直博),与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院开展4+5人类发展博士生联合培养,与西密西根大学开展3+2本、硕连读教师资格双证书培养,与澳大利亚5所大学开展ecet教师证书+入职绿卡培养(必须通过外语与专业能力考试)。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交换学习

专业教师团队力量雄厚

本专业现有特殊教育专业团队15人,博士学位近100%,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团队人员专业领域涉及特殊教育学、医学康复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课程教学论等学科;先后有多位教师赴德国、美国交流学习,拓展了视野,建立了国际学术联系。

专业实验与实践条件充足

本专业拥有目前国内最好的实验研究和教育教学条件,国家专项建设的“儿童发展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达28000平米。已形成从琴、声、舞、画、剧实训体系;胎、婴、幼发展,递质生化、基因、神经细胞、微系统、微环境、宏观社会环境模拟综合因素交叉的人类发展实验体系;儿童绘本、游戏、玩具、学具高度融合的教学条件实践体系;通过远程交互式实验室形成专业与近百所双向联通的生态实践体系。中心组合体建筑形成“儿”“心”布局结构,体现“心中有儿童,一心为儿童”的教育追求。



特殊教育专业独立建有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人体科学实验室、儿童运动生理实验室、儿童发展咨询室、儿童积极行为支持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特殊儿童听力室、特殊儿童语言与绘本室、作业与游戏治疗室、儿童神经治疗/理疗室、手语工作室、盲文工作室、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特殊儿童资源中心、儿童运动康复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辅具适配评估室等实验中心。同时配备asd儿童、adhd儿童、cp儿童、特殊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等个训室。在省内外30余家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医院、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中心设有校外特殊教育实践基地;同省内部分县市政府开展区域特殊教育深度合作,确保我校特殊教育专业有足够的实践实训阵地。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上课

朱教授,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成果有哪些?

特殊教育专业团队自2004年组建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和省自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项目31项,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neuroscience bulletin、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参与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制工作。

该专业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培养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30余名,毕业生中多人考取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近三年部分获考研奖学金学生名单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多次在省学科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多人申请获得专利,毕业生中多人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

,学生参与撰写并发表数篇论文,其中一级论文2篇,二级论文10篇。



特教1601班获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学风特优班银奖

朱教授,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当代全球治理的热点课题,也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做各类特殊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教师,也可成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特殊资源教师,还可以成为各类儿童发展机构的康复训练师,成为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的特殊教育相关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获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2018届特殊教育专业优秀学子代表







【特别关注】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提案”全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3947号(教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38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编办、中国残联,现答复如下: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以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采取切实举措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健全特殊教育法律政策。《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为残疾儿童公平接受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 助和便利。2017年新修订的《条例》提出,国家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入学安排、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支持等方面对残疾人教育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强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殊教育作为促进公平的重点领域,单列一章提出了要求。连续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已为残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集中精力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同时,采取切实举措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一系列改革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例如,教育部会同中国残联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为盲人考生制作盲文试卷,允许听力残疾考生佩戴助听器,为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便利;不断扩大普通高校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并落实残疾人“单考单招”等,努力保障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在校残疾高中生达3.86万人,在校残疾大学生达到2.84万人。

三、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一是自2008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08—2011年安排中央预算内经费47亿元,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182所,基本覆盖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30万人口以上县。二是自2014年起,中央财政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提高至每年4.1亿,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建设等。三是自2016年起,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6000元以上,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其中,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

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任职评聘、专业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自2014年起,在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5所师范院校启动实施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三是从2012年开始,在“国培计划”中专门设立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项目,累计对6350名特教学校骨干教师和650名特教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四是教育部指导各地通过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增加特教专业招生计划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特教教师培养规模。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5.6万名,本科以上学历占68%。

五、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一是2016年12月,盲、聋、培智三类特教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起始年级主要学科的教材已于2017年9月份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有了基本标准,为特殊教育教师开展教学和质量保障提供了基本依据。二是2018年6月,分四期开展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国家级培训,指导并推动各地开展全员培训,推进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落地。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培养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等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你们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法律政策的落地实施。教育部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重点对《条例》各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评估。待条件成熟时再启动《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工作。二是建立数据共享和比对机制。指导地方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卫生计生部门的筛查信息、残联的残疾孩子信息和教育部门的学籍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借助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库,对残疾儿童教育安置情况和未入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教育安置和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参考。三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推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教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逐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特教素养和能力。由区县组织,在2020年前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四是强化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各地以区县为单位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要在入学安置、评估测量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要在加强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为区域特殊教学评估、质量监测提供专业支撑。五是加强督导评估。以《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情况评估为抓手,对各地特殊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特殊教育重要发展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督促指导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8年9月21日



来源 |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深圳大学考研分析计算机与软件(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深圳大学考研官网)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