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电影学19考研上岸小记

 2023-06-20 22:06:22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5
[摘要]

2019.5.11更新 复试部分 ———— 前言我,刚浑身湿漉漉上岸不久的19考生,受伍迪·艾伦《赛末点》影响深陷唯心主义的泥潭,出复试线前给各种慈善机构捐了半个月的钱,终于踩线进复试,也算是花钱买学上的典例了! 不过踩线进复...



2019.5.11更新 复试部分
————
前言我,刚浑身湿漉漉上岸不久的19考生,受伍迪·艾伦《赛末点》影响深陷唯心主义的泥潭,出复试线前给各种慈善机构捐了半个月的钱,终于踩线进复试,也算是花钱买学上的典例了!
不过踩线进复试的我写这个帖子总觉得有些汗颜呢……希望大神看到的话一笑而过就好2333
先介绍下个人情况以供参考:
毕业于某倒闭普通一本,六级570(推荐大家备考时刷分,分数越高,在复试和调剂时越有优势。)
五六月份时在上电官网看见开办的暑期学校,自行申请后去上大电影学院实地参观(?)后就决定是它了——“在静安区认识一位孤寡老人、照顾他的后半辈子以及继承他的房子”已加入我的to do list豪华套餐。又及,暑期学校主要是针对推免生开设的,2018年有一百来位同学参加,包括好多211、985的同学(所以19的推免生达到了76位,远超计划推免生招生数)。不过我的本科成绩一般且学校保研名额少,自知保研和我没什么关系,所以参加暑期学校主要是想混个证书,在复试的时候掏出来万一能加分呢是吧。
还得补充一点:8月份我参加了位于北京的某艺术培训机构,上了两个周的课。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了一下电影史的脉络(电影史的课程只有一天)、在北电制片管理师姐的指导下学习了产业题的答题思路,还顺便学了一下其他学校的专业课(因为这个班并非专门针对上大),比如艺术概论这种大家都考就上大不考的课。
选上电的理由一是地处上海,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二是上电报考人数多,真题和资料相当充足,三是历年真题不偏不怪,有迹可循,甚至可以比照历年真题来检验自己史论的掌握程度,对阅片量平平的跨考生来说真乃福音也。不过,近年上电发展迅猛,报考人数激增不提,统招人数逐年减少(推免人数逐年增加),因此能走推免就尽量别统招,能一战上岸就别想着还能二战,今后上大电影学上岸难度只增不减,有数据为证:
2017年电影学分数线:384 进复试人数:28人 最终录取人数:25人
2018年电影学分数线:383 进复试人数:22人 最终录取人数:16人
2019年电影学分数线:390 进复试人数:11人 最终录取人数:8人
老话 “选择大于努力”反正我是信了,如果我是20考生,可能今年我就不乐意报上大了。言尽于此,下面奉上我努力脱水后的干货。
一、专业课备考今年复试现场问了一圈,有不少跨专业考生(外语/文化产业(?)/新闻),专业课分数都还挺高的(130+)。所以,跨专业绝对不是阻碍你考上的理由,甚至可能因为跨专业背景而在复试占有一定优势——老师会对你的理论水平抱持一定的宽容度,更看重你的本科专业能为电影学研究带来什么。
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专业课(史论&产业)的复习顺序个人建议是史论打头阵,产业的话,前期主要总结当年热点,后期看大量论文并写出解题思路。
1、史论我的高中是理科,所以学历史没什么心得。硬要说的话,我的复习策略是最先看《世界电影史》(汤普森&波德维尔 合著),按照国别、电影流派搭起一个大框架,世界各大洲几个电影大国的电影极极极简史心里有数后,再往里面填更具体的著名导演、作品、风格特点。此外,可以从纵向(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各国电影史)与横向(同期比照各国电影史)两方面学习。这样做有个好处,考场上即使你忘记了新好莱坞的风格特点是什么,也可以通过比照分析古典好莱坞的风格特点,逆推出新好莱坞,起码有话可说嘛不是。横向比照的话,风起云涌的世界60年代大变革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处我要倾情安利戴锦华老师的讲座《戴锦华:电影与世界60年代》,听完后会对电影史有新思路,适合周末放松或每晚入睡前看。
此外,互联网上到处散落电影史的知识碎片:时光网的“电影学堂”、展映前会对某部电影进行前史介绍的公众号“幕味儿”,b站关于电影的纪录片,不胜枚举。搭起框架后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碎片填充进每部分内容,梳理内化成一个自洽的、有逻辑的、你能记得住的系统。
当框架搭起来、细节填充进去后,阅读提纲挈领地总结评述西方电影的《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 著)是最好不过了,可以深化对史论的理解。
至于电影理论,个人觉得可以穿插在史论的学习中。除了几本上大的参考书外(《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电影理论史评》《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外,还可以延伸阅读:
①《电影批评》、《镜与世俗神话》戴锦华 著。贼基础又贼实用的入门书,有助于理解作为方法论的各大理论,如“如何使用精神分析/意识形态理论/女性主义等方法论分析一部电影”?
②《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 著。可以补充官方参考书不太详细但真题曾出现过的知识点,比如13年的“明星研究”。
③《电影符号学教程》马睿、吴迎君 著。本书的序言是由赵毅衡撰写的,对理解符号学非常有帮助,值得一看。
④《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著。这本书是新传考研必备,我是新传出身,对传播学理论还是蛮有感情的。其实文科类的东西都是通用的,翻看此书,有时你甚至会觉得套用在电影上也完全适用,像是文化工业与好莱坞电影什么的。我认为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电影也是个很好玩的角度。本书第十章关于“文化研究”的部分可以一看,非常详细地梳理了历史、研究方法、适用范围、案例。
其他在学校图书馆能见到的电影理论/批评/史的书籍,都可以成为你的独家阅读书目。产业的书同理,图书馆关于产业的书数不胜数。
此外,看视频课也有助于帮助理解消化形而上的电影理论,再次安利戴锦华老师的《影视批评12课》,深入浅出,当感到烦躁、看不下去书的时候可以一看。
读过书后,就可以开始做笔记啦!分享一下我备考时做笔记的方法。
我的《中影史》《外影史》两本笔记的具体内容都是分点整理的。当时我买市面上的笔记时,发现有些整理得乱七八糟毫无逻辑,比如名词解释,就把网上书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堆在一起,打眼望去是密恐警告!看上去不美观就算了,背书的时候没有逻辑不是很难背吗?——说到这儿我得吐槽一下,都已经21世纪了,记忆面包怎么还没发明出来?这群科学家实在太怠惰了!——所以我在自己整理笔记的时候,会按框架分点整理。具体怎么按框架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说。
宏观的话,比如我在整理中国电影公司的时候,是根据各个时期(根据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有哪些电影公司占据活跃地位”这样的思路来整理的,效果就是下图,哪个时期需要重点记哪家公司一目了然,对整理电影史也能提供思路帮助。
微观的话,举黄建新导演的例子吧。我在整理的时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地位+代表作综述。第二部分,创作风格介绍。第三部分,代表作的具体介绍。
我个人认为这样整理的好处在于:
①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脑子里形成模板。当考场上遇到一个你看过但没背过的导演时,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写,怎么着都能写个一百字(因为创作风格的套话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②导演和电影放在笔记的同一面,哪怕不刻意去背,也能形成视觉记忆,而且能够互相辅助记忆,因为导演的创作风格正是从他的代表作中提炼的,如果你记住了黄建新的创作风格“关注城市、关注青年、关注社会变革”,相应地就很容易地能记住《站直啰别趴下》讲的东西——改革大潮中的城市青年;对电影的评价也随之浮现: 让人在笑声中对社会变迁中的人生境遇产生思考,渗透着黄建新对国内社会变革的感触和思索。
这样一来,考试的时候就照着这么写不就结了?——所以我一直纳闷儿为什么要背书,最后俩月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要背书我就眉头一皱想要装死: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生命背书呢?是床不够暖和还是小说不够好看?反正我考前没背过电影史,反而在考前两个月看完了一百本小说(露出假谦虚的笑容)
这种危险想法使我的史论考得一般,产业考得都比史论高可还行……因此仅供参考,还是得列出其他考出大神的经验贴作为索引(按推荐程度排序):
①电影学考研小记:初试篇 https://www.douban.com/note/607527003/
*经典老物top 1。这位学姐是位狠人,这篇经验贴喂养了无数嗷嗷待哺的考生
②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初试心得(一战+二跨+艺术院校 学姐经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83343
*18学姐经验贴,对如何阅读各参考书有详尽介绍
③2018考研成绩陆续公布,查到成绩你是什么感受? - 王尧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393254/answer/310368861
*这位师兄是18级第一名考进去哒,对电影史的学习很有心得。
④【新鲜出炉】零基础跨考电影学389分 详谈一年的学习经验http://bbs.kaoyan.com/t9222694p1
*这位伙伴是跨考生,关于跨考生如何打基础(比如学习基础的视听语言)、如何阅读参考书、答题技巧有很详尽的介绍
⑤17上海大学电影学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https://www.douban.com/note/684766372/
⑥18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经验+干货分享:https://www.douban.com/note/659950904/

2、产业作为15年新开的专业课,电影产业从历年真题来看一般结合每年热点,出题方式不能算剑走偏锋。真题分为三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①名词解释(5分×6题)
我相当粗暴地整理了一下,15~18年的名解的范围主要集中在:
1)电影史著名产业事件(明星制、海斯法典、宽银幕、院线制)
2)著名电影节与电影公司(釜山国际电影节、宝莱坞、邵氏)
3)片种(网络大电影、歌舞片、青春片)
4)电影技术(杜比全景声、vr)
5)出题老师:你尽管复习,能准备到算我输系列(克里斯蒂安·蒙吉)
19年名词解释大家普遍认为难度提高,不过奈飞、漫威、数据库电影大致也遵循了这个套路:
1)奈飞公司(netflix)——电影公司。与戛纳之争
2)漫威——电影公司相关。漫威之父去世/跨媒体叙事的典例
3)数据库电影——片种,曾出现在核心期刊《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4)电影档期——产业相关
5)跨媒体叙事——参考书《融合文化》中提过/近年改编电影的分析利器
6)电影彩蛋——《头号玩


家》?
另外几个名词解释也不太难:电影档期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出现过;电影彩蛋或许与《头号玩家》的上映有关,不过即使没有特意去查,多少也能瞎掰点;跨媒体叙事,与上大给出的参考书《融合文化》紧密相关,同时与近年的学界热点“改编电影”相关。不过要记得写对亨利·詹金斯的名字,考场上我脑子一抽写成了亨利·詹姆斯还是啥2333
②简答题(20分×2题)
19年简答题有两道:
第一题,举例并分析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产业模式、美学风格、文化特征。
第二题,简要论述电影在线网络票务平台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
这两题都是当年热点:《战狼2》《红海行动》/猫眼与《后来的我们》事件+年末取消“票补”。此外,两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上大老师齐伟的论文中找到,分别是《新主流军事电影的类型惯例与文化逻辑》齐伟. 当代电影. 2018(06);《“互联网+”语境下电影在线票务平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齐伟,王笑,电影艺术. 2018(05)。但是,如何化用这两篇论文为自


己的答案是值得思考与准备的,要在论述时答出自己的新意,否则大家都答一样的内容要如何出高分呢?这点与史论考试最后一道影评题同理,曾有人在交流群交流时,发现大家都同样背了饶曙光老师18年刊登的一篇论文作为《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那这就很尴尬了。——当然我自己答题的时候也答不出多少新意2333,所以不仅参考了齐伟老师的论文,还看了其他学者的分析论文。最后行文时,建议使用论文的格式。
③评论题(40分×2题)
第一题,从中国电影历史、产业模式、文化特征、美学风格方面,谈谈你对电影新力量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题,互联网资本进入电影产业,开始进行泛娱乐战略布局,呈现出电影产业与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电竞产业等进行异业融合的趋势。请结合具体案例论述这个“异业融合”的过程,并分析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第一题不仅是近年的学术热点,大佬们开学术会议天天在谈电影新力量和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同时也是陈旭光老师当年好多篇论文的论题。在此仅举一篇,其它论文可自行知网:《新时代 新力量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8(01)
第二题实际考察了两个问题,论述何为异业融合,并分析它的影响。大家在复试的时候交流了一下,对第一问普遍表示不太好答,第二问则有好多大神是从跨媒体叙事角度切入的。在下不才,第一问没答(时间不够+审题不清),第二问则从跨媒体叙事方面回答。做个小结。
如果从3月份开始备考,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看微信公众号的电影产业热点推送,同时结合学术论文思考,考前押到这些考题并没有那么难。押考题后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论文的格式,总结、分点写下自己的思路,有条件的话一定要让师长过目并提出修改意见。另外,向大家安利微信公众号“画外howide”,每月会推出热点总结,十分适合冲刺阶段回顾全年电影大事件时使用。
最后一点,今年进复试的同学我偷偷扫了一眼他们的产业分数,大部分都是130分左右,最高分是134分。总的来看产业125+是比较稳的也容易达到的,同时可以减轻其他三门课的追分压力。
3、期刊阅读从19年的产业真题来看,《当代电影》一本杂志是不够的,建议以同样严肃审慎的态度阅读《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最理想的状态是读过(理解、内化)近3年的文章(“数据库电影”在17年的《北电学报》就作为学术热点出现过),最不济也得读过考试当年全年的期刊文章,做到对当年热点心中有数。
上大近几年的论述题大题多为分析某影片,如19年分析《我不是药神》,18年分析《战狼2》,17年分析《百鸟朝凤》。因此想要学写影评的话,个人觉得可以看《电影文学》,文章不深且多分析近期上映的电影,非常适合初学者模仿行文思路与遣词用语,还可作为平时的论述题储备,毕竟所有考场上的“灵光一闪”,都来自于平日的大量积累(本菜鸡发出了虚伪的老练之声!)。
我没有订全年纸质期刊的习惯,备考期间阅读的所有论文都是通过校园网一篇一篇论文下载下来看的。最后三个月,我按照各专题提炼出重要论文的论点论据,编成了两本论文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算太差,因为今年复试考到的“改开40年来现实主义与中国电影创作流变”,我在考前翻论文集的时候随手翻到了部分内容……
4、其他知识补充渠道*b站:关于电影的纪录片一搜一堆
*微信公众号:一搜一堆。个人比较建议关注的有:
产业方向:画外howide、影视独舌、娱乐资本论、网络大电影学术期刊类: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评介、电影艺术、海螺社区(北大大神们的学术狂欢)、媒介之变影评类:新京报书评周刊(热门电影上映后会邀请学院派影评人写很长很学术的稿子)、枪稿、反派影评(音频长节目)资讯类:电影圈头条(每晚可以关注一下票房走势hhh)、今日影评mtalk、第十放映室其他:电影山海经、幕味儿还有很多优秀公众号,就不一一列举了,各位看客可自行发掘。
*央视网:是的!妹想到吧!央视网上也有好多资源!还没有广告是最赞的!这还是我在央视网实习摸鱼的时候发现的233,比如《人物》电影大师 系列节目、今日影评节目官网、第十放映室节目官网等等,各位可以自行挖掘央视爸爸的宝藏!
*豆瓣:豆瓣时间也是个好地方,有戴锦华老师、焦雄屏老师的电影课,有最近推出的青椒学院(有好多超有意思的话题,强烈安利!比如北大博士林品的《奇幻文学“四大名著”入门》,从学院派角度分析《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传奇》《冰与火之歌》,特别好玩儿!
二、英语备考关于英语备考,我好像没啥可以说的,05年到19年的真题做三遍就完事儿了。
还有,考场上要记得检查(破音)
三、政治备考教训政治我学得可认真了,每天早上都要花好久看徐涛和考虫的政治课!最后才考61,没啥好说的,报个线下班就完事儿了,起码能教你大题怎么写是不(哭着说)
英语和政治在390+神仙打架的初试还是很重要的,两门课加起来考130~140是比较稳妥的,大家自行斟酌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比重。
四、时间安排&笔记购买按照专业课复习进度,大致可以把我的复习分为三阶段:
1)第一阶段:阅读参考书目,积累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一边看片儿一边加深对电影史论的理解——在大家眉头深锁、奋笔疾书的自习室,只有你一个人拿着pad在全屏看片,那种快乐谁试谁知道。
2)第二阶段:二轮,整理自己的笔记。我是指,按照自己的背诵方法整理一遍史论、理论的笔记,因为师兄师姐的笔记再怎么整都是他们的东西,拾人牙慧终究没有一手资料来得印象深刻、逻辑严密。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同时比照多份师兄师姐笔记、知网硕博论文、三大期刊的知识点综合整理笔记。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会知道名词解释应该按照什么逻辑框架写、简答题应该从哪几个点入手,顺便为论述题做储备。
3)第三阶段,拿着自己整理好的笔记开始背诵,同时疯狂阅读三大期刊,整理当年可能会考的热点,像是这样整理起来↓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完整经历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三个月,正好9个月。(复试前大家又交流了一圈,排前几名的大神3月份就开始复习啦!)
至于购买笔记,除了在网上白piao外(知网、时光网、公众号),我还买了17级方方学姐的资料(学姐史论押题还挺准的,可惜我没背)、18级王永尧学长的资料作为参考,并整理出了自己的笔记。以及,作为一个隐性社恐,我基本上没有问过学姐学长关于专业课的问题,主要是感觉没啥好问的……过去一年可以说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封闭的一年了2333
五、复试我的捐钱历程始于2月15日查到分数后,觉得自己好像“不太行欸”的那一刻。群里大家爆分后,我十个手指掰来掰去,觉得好像正好卡在复试线边缘。命运要是轻轻多转一个轮齿,我就得被无情抛掷到调剂大军中,参与你推我攘的疯狂竞赛。
是以我的二月和三月都过得相当忧愁,借电影浇愁,并深刻体会到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民沉迷好莱坞happy ending电影是个怎样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态。师姐建议我一手复试一手调剂,但我发了好多调剂申请的邮件均石沉大海。剩下的时间里,我都在准备面试,因为反正不管我能不能进一志愿都得面试,就先准备着呗。三月中旬上大出线,我踩线进复试,乐得我当晚笑得合不拢嘴。
复试11进8,所以得努力冲一把才有机会上岸。因此,我每天都在提炼自己大学四年来的闪光点和特别之处,并把我的优势——“二次元”属性和日语n2,与学界近期热点“跨媒介叙事”结合起来,重点发掘我在漫改电影上的学术潜能。另外,还有我的毕业论文,从定选题之初我就在考虑它在复试时被老师提问的可能性,因此写的就是相关的内容。
最终,我的简历包含六部分:初试成绩、教育经历(本科+台湾访学夏令营)、学术经历(毕业论文及摘要)、实习经历(一个和电影沾边,一个完全无关)、校园经历(在学校拍的片子)、技能证书(英语、日语、比赛证书)。模板用的wondercv,因为觉得它看起来逻辑清楚,又没那么花里胡哨有碍观瞻。
另外,我还提前准备了很多我能想到的老师可能提问的问题,想好怎么回答,打印下来,考前一天让别人帮我做了个模拟面试。当然,模拟面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bug,微笑面对就行了。
尽管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进入复试考场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有点慌张。上大复试顺序抽签制,我抽到最后一个。进入考场后,我怂怂地把我的简历递给五位考官(陈犀禾老师是主考官),老师让做了个英语自我介绍,我介绍了自己的本科、跨专业的理由,老师就没再继续,开始中文专业问答。
1、冯果老师(我觉着像是):我看你毕业论文写的是叙事学,你能简单介绍下叙事学理论吗?
2、齐伟老师:你的简历很多是关于二次元,你觉得二次元和电影有什么联系吗?(大概是这个意思)
3、戏曲学的一位老师:你平时读过一些表演方面的书吗?(和我之前回答漫改电影有关)
4、你能谈谈我国漫改电影的现状吗?(大概是这个意思)
5、平时还读过哪些电影相关的学术书籍?
6、如果我们录取你了,你的研究生规划是?会在史论方面进行弥补吗?(因为我叙事学理论没答好故有此问)
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我的面试其实特别短,只有十分钟左右,别人都是20分钟,这导致我面试完出来后大脑直接宕机,觉得这场复试凉凉…… 所以我吃过午饭后立刻去了上海另一所学校调剂复试,想要重振雄风!告诉自己我能行!社会主义的女儿绝不认输!
没成想第二天出成绩,我运气爆棚,竟然被录取惹!我立刻兴奋的发了一条低调装逼的朋友圈,并立刻回旅馆叫外卖以示庆祝!
六、快乐鸡汤很多考上的前辈都对考研这段历程的艰辛轻描淡写,加上知乎/豆瓣上轻松考上的大神不少,“幸存者偏差”导致我一度觉得考研似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经过过去一年(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准备,我认为考研对大部分资质平庸者(比如不才在下)而言,绝对谈不上轻松,难度或许超越高考:没有师长的耳提面命、没有可照搬的学习计划、没有定期的试卷检测学习成果,一切努力都像用力向棉花挥拳: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拳头是绵软还是迅猛,够不够快到一击毙命。
我的本科学校不是211、985,但也不算太差,大家都是高考超一本线几十分收进来的,但据我所知,全班二十几号人考研,最后上岸的寥寥。在这场孤独而艰辛的自我搏斗中,总有外来的诱惑与压力虎视眈眈,试图撕碎你紧绷的神经:快乐的游戏、保研的舍友、失业的焦虑,全都能在某个深夜猝然袭来,使你溃不成军。尤其是11月与12月,在政治背诵、英语作文与专业课的压力铺天盖地朝你涌来时,或许就会有人流着泪放弃,让一年来所有的咬牙坚持付诸东流。我也曾崩溃过,比如在考前俩月看完了一百本小说(可谓此生快乐的巅峰了……),或者是在考政治英语的头天晚上失眠到了凌晨三点,第二天复又喝着红牛认命地上了考场。但你要相信,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此时不拼,更待何时?所以我一定要向大家推荐一首ktv必点闽南语金曲《爱拼才会赢》2333,我,闽南人,这首歌,爱了!还有另一首励志金曲,《梦をあきらめないで》,浓浓的古早风味实在太棒了!大力晃肩安利!
打个广告,如果需要笔记,或者每个月的学术期刊热点总结/产业热点总结等资料的话,可以联系我~

【热荐】廊坊2023年人气高的考研培训中心名单榜首汇总(考研也要...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