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有些好奇,于是问道:“师傅,只听你说你家乡是渭南城,具体则个倒是全不知情。”
师傅迷蒙了眼,说起了从前。
从前从前,那时候西北还听戏,还唱秦腔,西北诸城隔着一条大秦岭。
渭南城虽是个不大的城,可也有个戏班子,能支棱起一个梨园,供这城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看个戏。
这戏班子也到处搭台子,哪家喜丧也叫他们去唱个热闹。
一年淡季旺季的算下来,倒也能维持个根本,养一些好苗子,咿呀咿呀的唱些戏,供老班主们摇着蒲扇,晒晒太阳。
现在的阮大公,当时的阮三斤也是渭南城戏班子好苗子中的一员,父母托了他大舅的关系,把他送到了渭南城戏班。
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往上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稀里糊涂的对着黄大班主磕了三个头,就算拜过师了。
黄大班主对他招了招手,他抬起头,迷迷糊糊的看见黄大班主后面的神像,好像黄大班主也变成那座神像了。
他后来才知道,那座神像就是戏曲界的祖师爷,唐明皇。
黄大班主给的东西不多,只有一条宽板带,说是练功的时候用得着。
除此以外就只有些许吃饭洗漱的用具了,他认过师兄,便算是成为戏班子的一员了。
唱戏的日子不比家中的日子好,天刚亮就要到院子里练功,他们还小的,只是练“拿大顶”
、劈腿。
年纪大的师兄,就是在练武打戏,他们把刀枪棍棒耍的团团转,像是一坨云在飘。
阮三斤经常压着腿,然后看呆了,被黄大班主打了好几下板子。
早上拿大顶、压腿练功,吃过早饭后便得“开嗓子”
。
“开嗓子”
是戏班子的说法,师兄们不用练开嗓子,都是一大早起来“咦啊咦啊”
的喊,有时候阮三斤还没起床,便能听见这些咦啊咦啊的声儿,就知道要起床练功了。
教“开嗓子”
功的是林班主,班主是戏称,这个戏班子不大,班主实际上只有黄大班主一人,其他班主虽然资历和黄大班主一样老,也管一些不要紧的事,可这戏班子还是黄大班主说的算的。
戏班子里的师兄喜欢称呼这些老资历的为“班主”
,黄大班主也升格为“大班主”
了。
林班主先亮了下嗓子,别看他年纪很大,嗓子可是一点没落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