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大清楚05线性历史观一...来自夏日之阳新闻传播考研-微博

 2024-01-11 17:15:16  考研全封闭培训    16
[摘要]

作者 | 张张编辑 | 汤汤 理论接触多了,往往会有这样一种错觉,好像单一理论是理解的,但是把两者、三者放一起,就会发现:怎么很相似耶! 是的,对于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基模理论等确实存在相似之处...





作者 | 张张
编辑 | 汤汤







理论接触多了,往往会有这样一种错觉,好像单一理论是理解的,但是把两者、三者放一起,就会发现:怎么很相似耶!



是的,对于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基模理论等确实存在相似之处,也与刻板印象、属性议程设置有一定的交集。



对于以上概念及理论,这篇文章直接 你厘清~



一、理论回顾

01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正式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将着眼点放在受众的认知层面,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媒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中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此后麦库姆斯和肖又继续探讨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是媒介议程影响了公众议程,还是公众议程影响了媒介议程。该理论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阶段,在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又提出了“属性议程设置”这一概念。



议程设置理论针对议题本身,而属性议程设置突破了这一局限,聚焦于媒介对政治候选人形象、人格的设置以及选民兴趣等属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新闻媒介报道一个客体时或者当人们谈论和思考一个客体时,该客体的一些属性被突出强调,而另一些属性则被一带而过或者被忽视,被突出强调的属性议程会影响到我们对该客体的理解。



属性议程设置是通过突出强调不同的议题、事件、事物或是同一议题、事件、事物的不同属性,通过属性显著性的转移来达到影响公众对该议题、事件、事物的不同理解。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属性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之间确实存在相同之处。


02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是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提出,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总结和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框架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


03
基模理论
基模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之际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后者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过去的相关经验会引导我们迅速对新的状况作出认知、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作出态度或行为的反映。



认知基模具有如下特点:(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机构,类似于树形图;(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其总是由对世界的认知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共同决定;(4)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基模使得人在接触环境变化时,总是下意识的以过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



基模作为大脑中预存的认知结构,影响我们每个人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及其结构。


二、概念辨析

(一)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

学者张洪忠认为,要探讨这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在理论来源、方法论、理论焦点等方面两者均有不同。



1、在理论来源上:政治学与人类学

议程设置理论从其渊源起,基本研究重点都在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其在著作《民意》一书中讲到:“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是李普曼在研究民主政治过程中提出的;与议程设置理论有直接关系的科恩(1963)在《新闻与外交政策》一书中认为:报纸或评论不能让读者怎样想,但在让读者想什么上很有效果。包括后来麦库姆斯和肖等人的实证研究也多是选举主题。这种特别选择政治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实践结果去解释问题的方法,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方法原则是一致的。



而戈夫曼的框架理论源自人类学家贝特森,戈夫曼引用贝特森“心理框架是一组讯息或具有意义的行动”的观点,提出“框架代表了个人组织时间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且戈夫曼是戏剧主义理论领域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家,他用戏剧性的比喻来分析人的行为。可以明显地看到,框架概念经历了从贝特森的人类学到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历程,都有着人类学、符号学的渊源。



2、在方法论上:定量与定性

两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观点、研究环境等都存在方面的不同。







3、在理论焦点上:效果研究与意义建构

议程设置理论在于效果研究,麦库姆斯就曾说过: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心在于社会公众是怎样形成舆论的。新闻媒体对形成公众意见的焦点施加影响就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但框架理论在于意义的建构。框架理论研究的是新闻如何建构的,以及影响新闻建构的各种关系及彼此间互动的关系,如新闻媒体、消息来源或社会情境对新闻建构的影响等。



4、两者关系:两者互为他山之石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尽管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具体方法上却可以互相引用。



在文本分析中,议程设置的研究可以引用框架研究所用的语言学、符号学等方法,这无疑很大地加深了议程设置的研究。尤其有助于对媒介议程的层次分析。



有学者就通过引用框架方法研究媒介议程对受众认知程度的影响。如学者弗凯尔德森认为媒介的议程框架会影响大众对相关政策议题的认知程度。这种议程框架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着眼点和再现形式。他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的,其实也就是对框架方法的引用。



另外议程设置理论的受众研究一直较为注重受众的外化行为效果研究,在内在心理机制方面研究较少,框架研究则可以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而框架理论研究虽然在方法论上是定性研究,但在具体研究也适当采用量化方法,如甘斯对报纸的观察,得出了:报纸多半告诉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不是他们不知道的。就是在观察和访谈中多以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的。



(二)基膜理论与框架理论

框架与基模理论都主张认知基模中的意义结构和知识结构能够对个体的认知框架产生影响。



在区分框架与基模的关系时,应先区分“受众框架”与“认知框架”。当谈及社会学意义上的独立个体时,基模等同于个人的“认知框架”;而当个体作为传播中的受众存在时,这个“认知框架”(即基模)则内化于“受众框架”之中,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涵,后者则依赖前者提供的“长期的可接近性”与媒介框架等外来框架展开互动,促使个体产生相应的认知或行为。



1、媒介框架影响大众认知基模的形成

大众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及传播的广泛性,会影响受众新基模的建立和对既有基模的修改。尤其当信息来源与意见倾向均由媒体提供时,这种新闻框架所带来的涵化效应就更加明显。



2、媒介信息触发不同的认知基模反应

不同的媒介框架会触发受众不同的认知基模,当接收者对该事物不甚了解时,认知基模以接受并形成新的认知为主;

而如果某一类基模特别牢固,那些与基模不一致的反常细节就容易引起大众的注意。



这种或逆反或认同的心理与媒介内容有关,更与媒介的叙事方式(即媒介框架)密切相关。



3、媒体表达方式与宏观社会基模交互共进

从认知、态度和行动的传播效果链条来看,当下的网络媒体内容已经如网状分布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接入节点,也从更宏观的角度影响着社会感知。娱乐化、碎片化、即时满足等特性成为新一代受众认知基模的底层逻辑。



4、属性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

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研究对象且起到的传播效果具有相似性,因此这两者也是不少考研学子的困惑所在。



甘耐姆把媒体的框架分为内容取舍、编辑的篇幅和位置、被包含进框架的细节、全篇的基调四个部分,可以认为属性议程设置理论强调的取舍、排列是框架的一部分,但框架理论涉及的内容还包括新闻生产、分配、消费和结构等过程,因此框架理论研究的内容相比属性议程设置更加丰富。



5、基模与内省式思考、刻板印象

内省式思考是指个人以往的行为方式难以解决当下困难时,进行的一种对自身与现实的重新认知行为。



当个人原来有的认知基模难以应对当下困难、难以进行合理的决策控制时,就会将有关该问题的所有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重新加工、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从而构建新的认知基模。



刻板印象影响着大众对目标事物的情感态度及接下来的可能行动。可以认为刻板印象是认知基模的一种现实表征。



参考论文:
1、郭小安,滕金达.衍生与融合:框架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对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2、孙慧.从框架理论探究属性议程设置理论[j].艺术科技,2017

3、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4、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郭镇之,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





新传备考过程中很多小可爱对不少新传知识点存在概念不理解、不清楚区别及用法等情况,如果你也有相关疑惑的概念,欢迎填写以下链接哦~今后我们会定期安排推文给大家辨析新传知识点哒!



〔新传概念辨析收集〕

??????





网址链接:https://jinshuju.net/f/edfkdg

直接扫码或复制链接至浏览器均可~






历史文章回顾
概念辨析丨镜中我、主我与客我、自我互动理论,每年都有很多人问的知识点区别在哪里?

概念辨析丨“互联网+”与“+互联网”究竟区别在哪里?

概念辨析丨近期小可爱们频繁问的概念,这里一次复盘!

概念辨析丨谣言、流言、传言、谎言,到底谁说了假话?!

概念辨析丨该如何区分仅一字之差的“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这篇文章告诉你!

概念辨析丨伪新闻、假新闻、失实新闻、策划新闻…谁才是真正的“新闻”?

概念辨析丨“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不是一家人!!

概念辨析 | 文化霸权vs文化帝国主义vs媒介帝国主义…该如何区分使用?

概念辨析丨新新闻主义、非虚构写作、新闻特稿、报告文学、深度报道,别再傻傻分不清啦!

概念辨析丨众包新闻、众筹新闻、公民新闻、分布式新闻、参与式新闻

概念辨析丨vr、ar、mr、xr;受众商品论&二次售卖;媒介寻租&有偿新闻

概念辨析丨舆论监督、媒介审判、舆论审判是一样的吗,具体如何区分?

数字劳工丨注意力圈禁下的内容剥削与数字内卷
概念辨析丨这些形形色色的“媒体形式”,鞋厂一文 你廓清!


?end




...件事,多数考研党都感同身受,看看你中了几个考研英语 翻译...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