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得故事2022届毕业生王绍梁韬光养晦,学有所成_学术_研究生...(入职以来的故事)

 2023-11-30 15:48:39  考研全封闭培训    13
[摘要]

原标题:职得故事 | 2022届毕业生王绍梁:韬光养晦,学有所成 王绍梁,哲学与法政学院2022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现已签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标题:职得故事 | 2022届毕业生王绍梁:韬光养晦,学有所成




王绍梁,哲学与法政学院2022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现已签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获荣誉

金色远航奖?十佳毕业生;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铜奖;

第六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一等奖;

校级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校级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大赛一等奖;

校级硕士优秀毕业生、优秀大学生党员

他热爱科研、专注学术,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 9篇(含3篇扩展版),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网刊)》转载。他还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两次入选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读博期间,他曾获得2次国家奖学金、第六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铜奖,被评为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漫漫哲学求索路

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

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读研期间,王绍梁潜心研读原著,喜欢做笔记,乐于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近40余篇读书笔记和思考评论。在科研能力方面,他以独立作者身份或与导师合作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等重要期刊共发表15篇学术论文,其中有9篇cssci来源期刊(含3篇扩展版),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3次、《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栏目转载2次、《新华文摘》网刊全文转载和纸质版论点摘编各1次。



王绍梁(左3)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学术在于热情。王绍梁积极参与全国各类学术活动。2018年暑假参加了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投稿论文被大会接受并发表演讲。他还深度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博士期间参与由我校主办的连续七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的组织筹备工作。在第六届论坛上,其投稿论文经专家匿名评审荣获一等奖。王绍梁曾担任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哲学研究》第1、3、4辑的第一副主编,被特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参与2项省部级课题,两次入选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正是在这些学术训练中,王绍梁养成了良好的学术规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不失严谨的学术风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

实践是一种立场。王绍梁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学术关切现实,关心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自读研以来,他自发组织团队在偏远农村展开了系列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见证中国扶贫之路,用自己的脚丈量祖国的大地,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2016年1月,他乘坐30多个小时火车,深入贵州贫困山区,亲身了解人们的生活现状,主动 助村民反映、解决饮水难题,促成了一项引水工程的投入和建设。2017年6月,王绍梁带领团队在甘肃南部地区对精准扶贫现状展开调研,并独立完成题为《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土地关系的透视》的报告,发表于《劳动哲学研究》第3辑。2018年8月,王绍梁在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山西临县)围绕致贫原因、枣业经济、合作社、基层治理等展开全面考察。返校后,团队对数据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近4万字报告。该报告获评校暑期实践调研一等奖,并以《“劳动扶贫”新理念与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探索》为题发表在《贵阳学院学报》上。



王绍梁(第一排左4)在吕梁山考察

2020年1月,他组织团队再次深入广西自治区调研精准扶贫现状,考察了毛南族和瑶族的家庭结构、民族文化、非遗产业,积累近6万字访谈记录,并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考察纪实和调研总结。

王绍梁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积极响应“党员亮身份、见行动”的号召,向社区居委会报到, 主动承担所在楼栋楼长一职,负责统筹65户140余人的信息通知、核酸检测、抗原发放、垃圾清运、物资配送等工作。在志愿服务中,他任劳任怨、耐心沟通,及时 助邻居解决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

结 语

从工学学士到哲学博士,他为了学术理想敢于挑战自我、弃理从文,用时间的沉淀证明了青春奋斗之意义,展现着自强不息之青年风貌。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考察,他不忘初心、笃定前行,以学术的方式关切社会现实,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学人当有之志向和情怀。他坚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唯有继续韬光养晦、默学潜行,方能真正有所作为!



-end-

来 源 | shnu就业速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自考生考研英语怎么办(自考生考研成功率)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