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考研调剂,如今我终于成为了一名临床医生读研医学_网易订...(高考复读班高考复读学校排名)

 2023-07-08 22:09:56  考研全封闭培训    18
[摘要]

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常常来不及停下思考。又是一年夏天,不曾想距离自己高考毕业已经十年了。准确地说,2020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从读了8年书的大连来到了天津,从医学生变成了医生,而上一个人...




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常常来不及停下思考。又是一年夏天,不曾想距离自己高考毕业已经十年了。准确地说,2020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从读了8年书的大连来到了天津,从医学生变成了医生,而上一个人生节点应该是高考吧。
为了心中的白大衣,再来一年又何妨

十年前的6月,我坐在考场上迎接我的第一次高考,内心的紧张、担忧、兴奋此起彼伏。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明白,交卷那一刻多少可以预料到结局。是的,结果并不如意,我没有考上临床医学专业,被调剂到河北大学护理专业。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时,我犹豫了,这不是我想读的专业。我在房间里思考了一周:接受眼前的结果,还是再尝试一次?
从儿时有记忆开始,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临床医生。因为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总是去医院,医生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为人们解除病痛。听起来似乎有点俗套,但就是这小小的执念随着成长愈发强烈,不曾改变,指引着我一路走到现在,并且我相信在未来,它仍然是我前行的动力!
所以我决定复读!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我:“复读的压力太大了,不如就读录取的这个学校吧?毕业后好好工作也一样的,没必要再浪费一年。”可我不想将就,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就此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了,太不甘心了。
再次走进高中教室,心中不免唏嘘。这一年里有汗水也有泪水,偶尔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这种“孤注一掷”究竟有没有意义。但是每每想起自己的目标,就不敢再自怨自艾,与其焦虑,不如抓紧时间多刷两道题。2012年夏天,我考上了大连医科大学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得知自己录取了那一刻,我才敢说一句“苦心人,天不负”。
学医八年,理想未曾动摇

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方知学医不易。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实验、考不完的试,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蓝色生死恋”,“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幸好在这样一所远离市区的学校,海边的宁静、山峰的深沉,抚慰了我们躁动的心。如果不是出于对医学的热爱,恐怕是很煎熬的。

被戏称为“蓝色生死恋”的课本
还记得在医院实习那年,第一次以医生的角色穿上白大衣,第一次面对患者,心里既紧张又激动,不同于在学校上解剖课、做实验穿的白大衣,这一件有沉甸甸的分量。虽然那时还只是在学习阶段,每天观察患者,学习病例,验证所学理论知识,重复着类似的事,接触着不同的人,但每一件工作我都十分谨慎,不敢有一刻掉以轻心。
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实习,我发现自己很喜欢神经内科专业,于是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的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也是在备考时,我开始了扇贝单词打卡,直到现在依然还在用扇贝背医学类单词书。那一年,许是对自己认知不足,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抑或是无知无畏,低估了目标院校在全国的地位,最后我的初试成绩仅仅上了国家线,无缘一志愿。
仿佛又回到多年前的第一次高考,大脑经过短暂的空白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考虑到高中已经多读了一年,如果二战考研,一来家庭条件不允许,二来我也担心会错失很多机会,所以决定先争取调剂,只要能继续读临床,我就知足了!
不记得看了多少学校,给导师发了多少邮件,有多少邮件等不到回音,又有多少次从考研彻底失败的梦中惊醒……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外的角落里大声背着中英文自我介绍,然后继续复习。明知道可能不会有结果,却还是拼尽全力要试一试。那时的自己就像高四时一样,心无旁骛,只坚定一件事:我要继续读临床。
也许是老天眷顾,最后我得以在本校读研,急诊医学专业,虽然有些遗憾,但我知道,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失落和痛苦,这样的结果是值得感恩的!

读研时的实验室
我读的是专业型硕士,在学校完成了近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后,就开启了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在医院的各个岗位轮岗,除此之外还有科研工作,有时下班后匆忙吃两口饭就赶到实验室,每天如此,虽然很忙很累,但我也理解了肩上的责任,和我的理想的意义。
成为急诊科医生,与时间赛跑

2020年的毕业季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我一面在家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考试,一面频繁地刷新疫情信息。看到导师和其他前辈去武汉支援,心里既震撼又敬佩,如果当时我也是一名在岗医生,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他们的队伍,去一线做一点点事情。
那年找工作也很不顺利,面试碰壁、笔试取消、招聘暂停……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望,来不及沮丧,又赶紧收拾好心情四处奔走,找寻各种可能的机会。那是一段漫长而又煎熬的时光,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
后来,年前报名的一家医院发来了笔试通知,而那时已经是8月份了,可以想象我有多么开心!经过笔试、面试、资格审核,我的名字终于出现在拟名单上。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大连来到天津,成为了一名急诊科医生,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工作中的我
急诊科,尤其是抢救室,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这是一个充满未知、见证人间冷暖的地方,没有人能预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有时会觉得,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走路都会比常人快很多。而我偶尔也会要求自己慢下来,去观察和了解患者的迫切需求。
我在病房管过一位78岁的老奶奶,疾病很多且复杂,加上入院时自己带的日常用药,每天要吃7、8种药。疫情期间,医院规定只能留一人专门陪护,女儿要上班,只好找了护工,但是护工阿姨不识字,老奶奶眼睛看不太清,结果一开始把药吃混了。
我查房时发现药物吃得不对,了解后才知道了这些情况。于是后来我每天下班前就来给老奶奶配第二天的药,标记早中晚,到了吃药的时间拿一包就可以了。她女儿知道后,一直很感激,其实我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但是她说,我的行为给她妈妈带来了很大宽慰,老奶奶很信任我,也有了治疗的信心。
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才发现这条路上也有很多无奈和无力感。一次在胸痛诊室值班,有一位70多岁的爷爷以胸痛3小时就诊,我们检查后判断为心梗,需要立即住院。但他听了后低低地说:“怎么会心梗呢?我感觉没这么严重,能不能不做手术啊?医生给开点药吃吧,儿女都在外地,家里老伴儿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我这没办法住院呀!”
我只好再次向他说明病情的严重性,劝他找亲戚朋友帮忙,治病要紧,但是老爷爷不想麻烦别人,反复问我:“吃药保守治疗可以吗?我知道医生是为我考虑,您很负责,只是我真的有困难,我放弃手术治疗,您给我开点药吧。”
老爷爷取药离开诊室时,还对我表示感谢,只是这样的感激让我很难过。也许是不想麻烦别人,也许是经济条件有限,也许是不想给子女带来负担……有时候我也无法窥探患者的内心世界。
在急诊诊室、icu,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时常在想,学医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而工作以后,我才真正发现医途的艰难。icu家属探视患者时的泪水,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治疗的决定,无法逆转的死亡......有太多太多的无能为力。
我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沉默,但又一次次因患者对我的信任而欣喜,为他们病愈出院而开心。我慢慢发现,原来这就是我的信心与力量来源!纵然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但我却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也被许多人需要着。我慢慢理解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是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医生,我也在不停地自我治愈和安慰,不仅要精进专业能力,也需要强大自己的内心。
无悔选择,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从懵懂的孩提时代,到高考、读研选择学校与专业,再到求职就业,我始终是幸运的,尽管时有波折,但从不曾改变初心,一步步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大一入学,学校组织了医学生誓言宣读仪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时至今日,回忆当初宣誓的场景,内心依然澎湃不已。我想,这就是我愿意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社会上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避坑建议”,而医学就是常被劝退的专业之一。如果你问我的意见,我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我会和你陈述我这些年的学习与工作的事实,而最后的决定权在你自己。学医固然辛苦,但为了理想,倒也值得。在热爱与责任面前,所有选择都不应被辜负。
我很喜欢毛不易的《入海》,这是一首献给毕业生的歌,其中有这样几句:
“时间会回答成长,成


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
你是否和我一样,带着倔强不投降!
那就这样出发,再见吧,和我一样匆忙的人啊!”

避雷!考研失败经验之谈安徽考研暑期集训营_复习_时间_同学(考研避雷专业)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