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怔,不明白这人何出此言。
未几,却见他直直地伸手过来,脸上一凉,原来是拂去了沾在她面上的雨水。
阿九几不可察地皱眉,再看一众宫人,个个低眉敛目,面上没有半分地异样,仿佛都不曾瞧见方才那幕似的。
她心头暗自生恼,却又不敢表露,只好低声说了句:&ldo;多谢大人。
&rdo;他瞥一眼她微拧的眉,眼底一抹寒色一晃而逝,旋即恢复如常。
收回手站定,琵琶袖朝前一指,漠然道:&ldo;殿下先行。
&rdo;阿九扯了扯唇,也不再多言,径自朝里头走。
身后的脚步声沉稳有力,是他跟在后头缓缓而行,微微一个侧目便能觑见那曳撒的下摆,往前穿过影壁便看见坤宁宫的正殿,胸腔里头霎时雷震,她深吸一口气定定神,又听谢景臣在耳畔压低了声音道:&ldo;在殿外等着。
&rdo;她脚下的步子一顿,那人已经提了曳撒入了殿门,徒留她只身等在外头。
大殿正中是一樽景泰蓝三足象牙暖鼎,楠木嵌螺钿云腿桌上摆着一株巨大的血珊瑚,妖异的色泽夺目鲜艳。
谢景臣的眸光从珊瑚枝上流转而过,复又望向殿中上首,当今圣上同葛太后分坐左右,下首依次坐着两位锦衣华服的妇人,气质雍容美丽非常,三十上下,正是岑皇后同欣和帝姬的生母良妃,欣荣立在皇后身旁,几人见他进来,纷纷投目看过去。
他垂了眼帘上前满行一礼,托了双手恭恭敬敬给几人见礼。
皇帝的脸色有些疲乏,见了他似乎精神一震,在官帽椅里坐直了身子看他,急切道:&ldo;听说爱卿寻得了帝姬?&rdo;他应声是,良妃闻言大喜过望,从椅子上站起来朝他走近几步,追问道:&ldo;那帝姬目下在何处?相爷不是说要带帝姬入宫么?快让她进来……&rdo;岑皇后面色不悦,冷声打断道:&ldo;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妹妹还急于这一时么?&rdo;良妃思女心切,可皇后不同,她高居坤极,多年来执掌后宫,苦乐参半,历练出端庄持重的性子,自有一份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气度。
更何况良妃得宠多年,早已是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良妃膝下原就有一子,若再寻回了女儿,岂不是要骑到她头上去!
岑婉面上勾起一丝笑容,望向太后同皇帝,沉声道:&ldo;大家,老祖宗,帝姬流落宫外十五年,臣妾以为,不如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清楚明白,再见也不迟。
&rdo;皇帝颔首,食指点着红木桌道:&ldo;皇后说得在理。
&rdo;说罢转眼看向谢景臣,问道:&ldo;爱卿在何处寻得帝姬?&rdo;谢景臣眉头深锁,语调沉重道:&ldo;回大家,臣多番打探,方知当年帝姬顺护城河而下,是被一浣衣妇人所救。
那妇人后来带着帝姬回到家乡淮南,五年前淮南溧阳闹涝灾,妇人染了瘟疫,帝姬跟着逃难的同乡人到了京都……&rdo;他说着稍稍一顿,感叹道:&ldo;或许天意如此,五年前帝姬走投无路流落街头,竟让臣府上的下人买回做了丫鬟‐‐臣罪该万死,请大家恕罪!
&rdo;何其悲怆的一个故事,果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良妃听到此处早已是泣不成声,拿绢帕不住地掖眼角,抽噎道:&ldo;帝姬……我的欣和竟如此可怜……&rdo;皇帝那头沉默良久,为人父母者,闻听女儿这些年来是这么个境遇,心头自然不好受。
高程熹的神色极是凝重,好半晌才叹出一口气,捏着眉心摆手道:&ldo;爱卿不必自责,你替朕寻得了帝姬,何罪之有?平身吧。
&rdo;谢景臣应个是,这才直起身来。
能令所有人都信以为真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葛太后心头暗道谢景臣到底是谢景臣,轻而易举便捏住了人的七寸。
这样一个身世可怜境遇凄惨的故事,流落在宫外多年的帝姬,饱受世间艰辛,还不令皇帝同良妃心疼到骨子里去。
太后装模作样地揩了揩泪花儿,侧目看皇帝,说:&ldo;大家,事情也差不多都抖清了,让那孩子进来吧。
&rdo;高程熹颔首,朝一旁的内官递个眼色,苏长贵因吊长了嗓门儿道:&ldo;传‐‐&rdo;未几,一个素色裙装的少女从殿外款款入内,细瘦的身条,明媚纤白,端的是清艳无方。
欣荣一眼看过去不禁骇然一惊,冲口而出道:&ldo;竟然是她?&rdo;宣帝哦了一声,转过头去看欣荣,道:&ldo;帝姬见过这丫头?&rdo;欣荣嗯了一声点点头,&ldo;皇父,女儿曾在谢大人府上见过她,她确实是相爷府上的一个丫鬟。
&rdo;此言一出,众人的疑虑霎时也消了大半,良妃哪里还按捺得住,满目震惊地走过去,一步一顿,似乎不敢相信,试探道:&ldo;……你是欣和?&rdo;阿九眸光微闪,暗自猜测这妇人是欣和帝姬的母妃。
入宫前谢景臣便曾叮嘱她,见到良妃后,务必对其施以媚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